宁婉就笑着告辞了,“掌柜的忙着。” 出了铺子,胡敦儒也跟了过来,又带着一个年纪相仿的书生,“婉妹,这是杨益,我的同窗 好友,他家正是你家的邻居。” 宁婉已经知道自家的邻居一家姓杨,一家姓苏,苏家也是开铺子的,专卖农具,而杨家虽然住在街面上,却没有开铺子,听说家里在镇外有上千亩的良田,只为了送独养儿子到镇上读书才搬过来,杨益显然就是杨家那个读书的独子了。 在三家村,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相处好了,是比远些的亲戚都有用呢。且宁家初来乍到,自然要与邻居好好相处,家里过了灯节便要张罗着请客,那时定然要请左右邻居的。 因此宁婉便笑着福了一福,“杨小先生过年好!”又道:“我们初到镇上,总还要杨小先生帮衬。” 杨小先生却是个腼腆的,宁婉在灯下就看出他的脸腾地红了,赶紧还了一礼,半晌才小声说:“那是应该的。” 宁婉就不再与杨益说话,却向胡敦儒说:“明日我家要请亲戚邻居吃饭呢,到时候三哥也过来吧。” 胡敦儒点头,“那是自然的。” 宁婉与他说了几句就回去了,宁家人见她去了一遭果然提着一盏灯笼回来,石头和金山便都拍手叫好,宁梁和于氏笑容满面赞不绝口,就连宁清也只得酸酸地说:“早知道我们就先去马家了,猜迷得了灯笼就不必买了。”又急忙问:“送你什么东西了?” 宁婉拿出那个小瓷盒,“说是香脂,加了黄连木油的,时常抹了就能不生皱纹。” “哎呀!”宁清见了一把抓到手中揭开盖子,见里面那雪白的油脂细腻无比,又有十分好闻的香气,轻轻地上面抹了一下,然后涂在手背上,眼见着那处的皮肤便润泽起来,就道:“这可是很贵的,一盒要一钱银子!我家大嫂买过一盒,还向我炫耀呢!我再三想了也没舍得买!” 宁婉打心眼里防着宁清,见她不经自己同意就抹了一下,只怕她接着就要开口讨要,赶紧一伸手拿了回来,“这个我要自己抹的,免得将来生了皱纹。” 宁清就说:“你才多大,生皱纹还早着呢。” “所以要防患于未然嘛!”宁婉将盒子收到袖子里,又说:“我劝你也买一盒,二姐又不是没有钱,攒太多了又有什么用?将来生了皱纹就是有再多的钱也抹不掉了。” 宁清也觉得有理,可是她又舍不得花钱,在心里天人交战了半晌,最后决定还是不买,以后每日早晚她总想法子到婉儿屋里蹭些香脂,后来宁婉给娘也买了一盒,她又去蹭娘的,这就是后话了。 离了马家铺子,三步两步就到了家,这时已经半夜时分,石头和金山困得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了,大人也觉得困倦,便都赶紧洗漱睡下。过去在三家村里,哪里有这些热闹,除了过年守岁,大家都是天亮了起来,天黑了就睡下,还不大适应呢。 第二日起来,宁梁和女婿去挑水。原来马驿镇不比三家村旁就有山溪,要到镇外的小河中挑水,走路来回就要小半个时辰。镇上的人家大都不自己挑水,而是买水,一个钱一桶,一担水两钱。宁梁初听水竟然要用钱买,怎么也不肯,这一次从三家村回来特别将扁担和水桶都带了来,一定要自己担水。 宁婉知道眼下是劝不得的,总要等到爹适应了明白过来才行,因此也不深说,与娘和二姐将各种吃食一样样地备出来,东西从猪肉到大白菜,每样都是从三家村带来的,倒也方便,一会儿只需到卖酒的铺子里搬回两坛就能开席了。 宁梁担了两回水回来,与于氏换了衣裳去各家请客。才要出门,胡敦儒到了,手里提着两坛酒,给宁梁和于氏行礼问好,又说:“我陪着叔婶请客人去吧。” 宁梁和于氏骨子里是老实胆怯的人,虽然做了两年生意比先前会办事多了,但许多事都是听幺女的,并没有什么主意,也不长于与人打交道,特别是今天请客多是很陌生的人,现在见胡敦儒过来帮忙十分开心,“我们本想带着婉儿的,只是她毕竟是女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倒不方便。胡小先生来帮忙正好。”至于刘五郎,虽然是男子,也情愿帮忙,但女婿总归是外人,宁家的事也不好让他事事出面。 三人说着话出门了,宁婉和宁清便煎炒烹炸起来,到了中午时分,酒席备好,客人们也陆续到了。 宁家在镇上要请的第一个自然是刘亲家,正经姻亲,接着就是与胡敦儒结亲的古家,也算是转折亲,另外又有已经结识的,里长、三老、许老先生、王木匠等人,最后还有左右邻居杨家苏家。 男客让到南屋,炕上用两张炕桌拼成一张大桌,早摆了几样酒果,有宁家自三家村带来的榛果、核桃、松子、南瓜子,也有虎台县飘香居里的点心酥饼,还有家里做的绿豆糕,黄米面炸糕,满满地摆了一桌子。宁家特别买了一块好茶饼,煮了热腾腾的茶水,倒在新买的盖碗里,香气和水气便在屋里飘着,让从寒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