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圈子的气氛异常浮躁。便是咱们这几把自诩严格的老骨头,也在这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得不做出些妥协。不怕小墨你笑话,只有这次跟了《食色》剧组,我们这几把老骨头才品出拍作品究竟该怎么拍。有了这一层启发,我们几个也是心痒难耐。若说是完全效仿《食色》的规模来,那我们也不敢下这样的妄言。不过我们也不想再为了资本妥协就是了。所以我们大家商量着,这次要拍的新本子,想请小墨你来担任制片人和投资人……” 王储盛说到这里,故作玩笑的打趣道:“想来陈总一部《食色》赚的盆满钵满,应该不差这几个钱扶持一下老朋友了吧?” 陈墨听到王储盛的话,也不觉动容。 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誉为全球电影圣地的好莱坞逐渐发展形成了一套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后台,以“明星制”为前台的拍摄制度,这种成熟的拍摄制度在形成以后,便被全球各个国家的影视行业竞相模仿,华夏娱乐产业在最起初时,因为行业发展的并不成熟,一直都是以导演为中心。直到近几年才慢慢形成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拍摄制度。 陈墨在自己公司拍摄的作品中,一直担任的都是制片人的角色,负责给影片拉投资,有权决定整个剧组自成立到杀青期间的所有事物。比如说《月老大战丘比特》这部作品,还没开始立项,陈墨就已经忙着找人改剧本、制定拍摄流程、拍摄场地,有些制片人还会借此干涉导演的拍摄理念,甚至是为了私心改换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的戏份。很多时候一部电影明明有着很好的剧本,最终拍摄出来的成品却七零八乱逻辑不同,基本上都是导演和制片人不合,再加上咖位大的演员也借势逼迫导演,几方人马在剧组内部共同着力的结果。 总热言之,在日益成熟的影视拍摄流程,以及商业市场资本为重的情况下,制片人以为手握拍摄资金的缘故,在剧组内的权力逐渐超过了导演,他负责整部电影最初的拍摄方向和最后的把关工作。 王储盛和程颐歌居然肯让陈墨来做自己的制片人,一方面是为了借陈墨的面子请来那些名士鸿儒做顾问,甚至是请来《食色》中令人十分眼馋羡慕的服装道具组来做后勤,另一方面也是信任陈墨的能力和品质——不会出现手握权力就乱弹琴的乱子。 再者就是以陈墨的身份去对抗那些出了钱就以为自己是大爷,什么都不懂还要对拍摄指手画脚的投资商们。 王储盛和程颐歌两位导演的盘算,陈墨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目前把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月老大战丘比特》这个剧本上,只怕在电影立项以后,还得跟着剧组去m国拍摄顺带陪着穆余出差,着实没有心力盯着王导和程导的剧组。 王储盛和程颐歌可能觉得如果陈墨这位来头甚大的制片人不在剧组镇山,他们的压力也能更小一些,当即笑着表示没关系,不论陈墨早地球哪个国家,他们都可以在每天剧组收工后跟陈墨视频通话,要是真有紧急问题,也好随时联系。 并且保证剧组的拍摄流程一定会按照剧本的规定来,绝对会做到“不易一字”。 如此一来,也能稍微打消几位爱惜羽毛的鸿儒学者们的担忧。 话已至此,也就没什么可啰嗦的了。《食色》拍摄期间,大家好歹也是同吃同住那么久,相处交流的也颇为融洽。更知道这些导演对于自己专业的审慎认真,若是真的叫他们拉下脸来强硬的拒绝几位导演,他们也有些抹不开颜面。 更何况陈墨之后要联合各大世家拍摄国学历史纪录片之类的计划,也少不了这些圈内高精尖专业人士的帮忙。那些尝到了影视市场圈钱甜头的世家贵宦们在看到《食色》在全球内的影响力,又想到当今影视行业与文学界的交相呼应,也大都有了入市的心思。 便是那些鸿儒名家们,也有许多人撰写了有关于历史的著作,倘使这些著作在改编成影视后都能达到《食色》的效果——,哪怕只有《食色》一半的成就,那他们的作品影视化也不算是笑话。 举凡文人墨客,都有一个“诗词文章传天下”的闷骚心思,只不过是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电影电视剧和各种手机电脑游戏之类能够打发时间的消遣那么多,能够沉得下心来啃书的人就越来越少。这些人不是看不到娱乐产业影视化的前景,只是在此之前华夏的娱乐产业太过混乱,影视作品良莠不齐,资本逐利使得更多人进入影视界是为了圈钱而不是为了就“教化百姓”,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大家纵使有心,也都放不开脸面自甘堕落。 如今有陈墨的《食色》珠玉在前,又有陈墨担任制片人亲自邀请大家入市,这些世家大族们也算是出师有名。在能够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姑且把这一次合作当成考校,也让他们看一看娱乐产业那帮人,想要做出好作品的决心。 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由陈墨担任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新作的制片人,负责帮忙联系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