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都对他敬而远之,小九娘也是如此。 但九宁知道三哥周嘉暄不会怀疑她,他是个好人,对谁都抱有善意,不会多想。 果然,看她眨巴着一双又大又圆的杏眼说出“想阿翁”这种话,周嘉暄微微一笑,俯身把她抱起来。 “别担心,阿翁百战百胜,会平安归来的。晚上我去问问伯祖父,他一定知道阿翁什么时候回江州。” 九宁甜甜一笑。 周嘉暄以为她在担心周都督的安危,才会急着追问周家军的下落。 她一点都不担心。 义军虽然势如破竹,甚至打进长安吓跑了小皇帝,但最后还是被几路大军联合扑杀。 而周都督就是那个大破义军、将义军首领的首级献给朝廷的大功臣。 傍晚,周刺史踏着暮色归家,周嘉暄前去拜见。 周嘉暄谦逊好学,是族中子弟的佼佼者,周刺史向来很看重他,问了几句学问的事,听他问起周都督,含笑道:“难为你孝顺,惦念着你祖父,我今天刚接到信,下个月你祖父就能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九宁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她派冯姑和婢女们去打听周都督的喜好。 乱世中,谁掌握军权,谁说了算。 眼下北方连年战乱,昔日人口稠密、繁荣富庶的中原十室九空,千里沃土,狼烟四起。 而江州却是一派岁月静好,老百姓安居乐业,世家女眷整天吃饱了没事干,比首饰比衣裙比妆容比奴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 和外边的乱世俨然是两个世界。 这一切来之不易,靠的就是周都督和他那骁勇善战的十万兵马。 只要周都督在一天,四方藩镇就没人敢踏足江州一步。 但让九宁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周家人似乎并不以周都督为荣,很少提起周都督不说,偶尔侍婢们说漏嘴,必定会遭到一顿训斥。 周百药这个亲子说起周都督时也是一副尴尬别扭的神情,好像觉得很丢人似的。 就连文雅温和的周嘉暄,也不愿多谈周都督在外面的事。 主子们三缄其口,奴仆们的嘴巴好撬多了,冯姑她们绞尽脑汁,总算打听了点有用的东西。 “九娘,都督他……”冯姑欲言又止,遣散房里的侍婢,躬身疾步走到坐榻旁,小声耳语,“外边的人都说都督想造反呐!” 说完,她不停打哆嗦。 “江州早就传遍了,三年前圣人召都督去长安,都督直接带着佩刀进了大明宫,把圣人吓哭了,大臣们骂都督狼子野心。” 九宁恍然大悟。 原书中周都督死得太早,小九娘不记得这个祖父,所以她对周都督了解不多。 怪不得周家人讳莫如深,不愿提起周都督,原来如此。 大唐盛世空前,虽然已经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昔日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在天下老百姓心中,李唐皇室依然是正统。 周家祖上是朝廷册封的太守,世代受李唐恩德。 如今小皇帝虽然早已失势,但起码还活蹦乱跳着,其他藩镇再心怀鬼胎,也得时不时表一表忠心,给自己捞一个“忠君”的好名声。 比如眼下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元宗,人人都知道他想造反,他也确实在造反,但他就是不承认,一边忙着占地盘,一边写奏折表白自己,说自己明明很忠诚很率真很无辜,你们都是小人都是冤枉我的,我好委屈好苦闷难过得吃不下饭。 把真正手足无措吃不下饭的小皇帝和朝中大臣给恶心得不行。 周都督和异族出身的李元宗不一样,他是周家后人,竟然堂而皇之在大殿恐吓圣人,老百姓自然接受不了。 周家人也接受不了。 江州世家大多诗礼传家,全都瞧不起骄横跋扈的周都督。 但他们又得指望周都督和他手里的兵才能保一方太平。 江州民政归周刺史管,周刺史德高望重,人人敬仰,但如果没有周都督,周刺史那些轻傜薄赋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吗,江州能这么太平吗? 所以周家人对周都督的态度很微妙,一边鄙视着,一边防备着,一边又得拿亲族关系把人牵制着,免得周都督哪天一气之下带兵跑了。 九宁有点想笑。 短短几年后,周家人为了成就霸业,一次次把美貌的小九娘送出去讨好其他霸主,那时候他们对李唐皇室的忠心去哪儿了? 既然也有取而代之的野心,现在又何必装忠臣。 还不如像周都督这样坦坦荡荡。 她挺起胸膛,反派也要有反派的格调! 在九宁焦急的等待中,半个月后,长安那边来信,周都督手刃义军首领,居功至伟,圣人加封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周家人喜笑颜开。 倏忽间一个月过去,眨眼间就到了盛暑时节。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