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项羽后,收留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没问题,做了就做了,要么把事情做绝,要么瞒死了别让朝廷知道,但是在朝廷那边发现并且追责后,又想发兵造反,又想拿着钟离眛人头去见刘邦平息刘邦的怒火,左右摇摆,瞻前顾后,这个时候真的半点不见其在军事上的果断。 宋濂:“……” 好难啊,我不解释,感觉要被兵仙打死,我要是解释,感觉还是要被兵仙打死。 随着韩信一步步逼近,场面气氛凝固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刘邦突然大笑出声,他无礼地箕坐在席上,此刻一手指天上水幕,丝毫不顾儒家颜面:“孔子才得了丙上,换成神女的分数就是二十二分,你们可真给祖师爷 面子哈哈哈哈哈哈哈!乃公生平头一遭碰到这般稀奇事!” 韩信神色微妙,盯着宋濂看两眼,转身拂袖而去,却也不为难宋濂了。 宋濂正正衣冠,向刘邦走过去:“多……” 谢字未曾出口,被刘邦嫌弃地挥苍蝇一样:“别挡着乃公看热闹!” 宋濂神色复杂地站到一旁,只有意无意将视线投向刘邦。 * 热闹是有,但暂时还不是孔子的,先是李白的。 李白一众迷弟迷妹比他还激动,强烈要求公开李白的卷子,他们要亲眼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凭什么给作者打低分! 宋濂向神女申请,卷子便投屏那样投在了水幕上。 大家清楚看到—— 问:李白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一句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想喝酒,看到地上影子,随口吟了一句。 考官认为的答案(只要意思相近即可):李白因自身才能没有受到重用,孤独、愤慨、借酒消愁,因此得诗。 其他人不自觉的看向本人。 李白:“……” 李白无力地说:“没有的事,我真的只是喝酒的时候正好看到地上有三个影子,有感而发。” 再看另一道题—— 问:“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句有何深意? 答:就字面意义。 考官认为的答案:回答需与乐景衬哀情相关。 李白:“?” 李白:“被友人热情款待,那些日子我们相处得都很开心,我就不能高高兴兴和友人道别,再约下次相见?怎么还规定人离别时必须难过?” 考官们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 他们其实是有打算过问作者本人的想法,作为参考答案,但是神女不许,一定要他们自己想,他们就只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猜想和推测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了。 “也罢。” 李白举起酒葫芦吃了一大口酒,洒脱一笑:“白所言确实不能作为参考答案,便按尔等想法来吧,连孔子都逃不脱死后著作被解读他意之事,何况白呢。” 对了,孔子!!! 这回轮到了儒家子弟,向着考官发难了。 “凭什么圣人的卷子分数那么低!尔等欺师灭祖之徒!” 考官抹汗:“我们是糊名,我们不知哪一份是夫子考卷啊。” “那你们就是恶意解读夫子著作!无耻!异端!” 考官招架不住,连连请求神女把孔子的考卷放出来。 神女没有把孔子的考卷放出来,反而放的是三张排名在前头的卷子,还把其中一题的答案放出来。 这一题是询问考生《春秋》一书,第一年中:“元年,春,王正月。”此段,蕴含着孔夫子何等深意。 看考生一所答:春秋其余篇章皆有“元年春,公即位”字样,而“元年,春,王正月”此段,不曾有写“公即位”,便是因为鲁隐公为摄政,非即位。 考生二,更是洋洋洒洒地写:为何夫子先写“王”,后写“正月”,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确立的正月”,是为了表明大一统,天下皆行王令。为何是写为“元年”而非“一年”……巴拉巴拉……为何“春”在“王”前……巴拉巴拉……为何“正月”排在“王”的后面……巴拉巴拉…… 哦,考生一用的是《左传》的思路,考生二用的是《公羊传》的思路,阅读理解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有。 而考生三,是明朝人张以宁,此人专门为了这六个字写了一本书,名为《春王正月考》,以此来证明孔子这么写,必 有深意!而这些,他也写在了考卷上。 那孔子是怎么答的呢? 孔子:想多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