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人对热武器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这些年外面捣鼓出来的一点成果可以说全靠砸钱,然舒窈可是实打实从前只有纸面上的接触,真正上手不过数月,就能真捣鼓出点成果来,绝对算得上是天赋流了。 不过再想想,若是没有这种天赋,这一局,舒窈又如何能杀出来呢? 比起落寞退场,还是这样春风得意的舒窈更令她心中欢悦。 看着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神采飞扬地站在那里的舒窈,敏若笑着对康熙道:“舒窈这一份寿礼送得可真是稀奇呢。” 康熙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此刻哪还有什么女子应为女子不应为的讲究? 能做出成果就是硬道理! 从与英吉利发生炮火冲突开始,近年大清海域常有外国“海盗船”试探犯边,他们来一条船,法喀兜一条船,船上的货物配给火器自然都便宜了自家。 发生明火冲突的那部分他都没敢和敏若说,但敏若也隐隐能从别处窥查出一二,并为之心惊。 而康熙这个收到的汇报最全面、最细致的人,了解得自然比敏若更深。 同时,因为外国的火器也在不断精进,他对大清的火器制造就更为上心,甚至远比三藩时上心。 因为打三藩时他至少知道或者能估算出他们的底气是什么、底牌是多少,然而现在面对的却有可能是未知的敌人。 他周全秘密地安排法喀主持刺探情报,一面将国内的火器研发改进抓得更紧。 但有些事情,真不是他使劲就能成的。 这些年戴梓等人倒也有些研究成果,但成果并不喜人——分明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办差,但做出来的成果就是比不上早年。 康熙加大招揽人才的力度,但在火器方面研究精神或者有天赋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总结下来就是:没啥结果。 数次大手笔截胡,搅和了康熙还没开始的好事的敏若对此持沉默态度。 我不说话,谁知道是我干的? 敏若非常光棍地啜了口酒水,那边康熙已朗笑着起身走过去亲自试火铳。 太后到底上了年纪,见康熙摆弄那东西,心里有些不安,便命太子:“你快去瞧瞧。” 太子起身应是,太后又盯着那边看了半晌,看康熙与舒窈、火器制造坊的匠人不断交谈,想了想,用蒙语问敏若道:“那是个极了不得的东西 ?” “如今还不算了不得,但若能继续改进下去,就十分了不得了。”敏若笑着答道。 太后对这些不太清楚,只依稀听出舒窈是做了件了不得的大事,脸上也透出几分喜意来,喜气洋洋地对敏若道:“这几个孩子都是好的。” 敏若轻笑着点头。 太子妃侧头望着舒窈意气风发、半点不端庄娴雅的模样,少顷,秀眉微蹙。 改进发明一出,虽然舒窈将大部分的功劳都推在工坊一众人身上,声称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忙碌绝对改进不出速发连发火铳,但康熙显然不想在意这些。 在考校舒窈一些关于火器的知识,又让舒窈简单介绍了连发火铳的原理,确定舒窈是有真材实料的,看舒窈的眼光就大不一样了。 他赏赐了火器工坊的众人,却将对舒窈的封赏压下未谈,而是赐给了舒窈能够随时进出宫的腰牌,并允她随时往各火器工坊行走。 敏若心里清楚,康熙是在观望。 如果舒窈能够打出更紧要、更能够打动康熙的东西,康熙会一脚踹开大清的先河,将舒窈安排入火器工坊,又或者单独组建一个工坊,让舒窈成为领头人。 对帝王来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礼法规矩,只有永恒重要的利益。 舒窈这里几个月宫里宫外行走,给自己打了不少鸡血,据敏若所知,她这几个月来脑子里惦记着的就不只是速发连珠火铳一事。 所以这一局,要稳了。 事如所料,只隔两个月,舒窈立刻便又拿出了更高精度的连发火铳,并且委婉地向康熙表示她想去看看火炮。 试射了三只火铳,确定火铳的性能水平十分稳定,康熙看舒窈的目光无比的慈爱。他难得地伸手拍了拍舒窈的肩,道:“去,尽管去吧!回头朕叫人给你一块腰牌,再与你手令,各火器工坊和京畿大营都随你出入。” 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