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必里克虽然细想过他为什么仍旧要留自己的性命,那必定是有不得已之处。 但他并不敢赌,命是他自己的。 也许唯有彻底的恭顺才能换来转机。 现在听到礼部主事的催促,他顿时堆着笑脸回答:“早已经准备好了,请大人引路。” 说罢连声叮嘱随自己一同把押住在京城的鄂尔多斯部“大佬们”:“今天是重要的大典,一定要好好表现!” 礼部主事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衮必里克是提醒他们压住内心的不满,这就对了。 投降归附,他们这些蒙古贵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礼遇,那又怎样? 今日是阅兵,夸耀武功的场合。汗庭都被赶跑了,难道大明还当真只有仍然给他们荣华富贵、盼他们约束族民这一条路可以走? 胆敢不满,胆敢再作乱,大明将卒正愁以后军功越来越难呢。 衮必里克诸人穿着大明缴获后、又赐还给他们的旧日袍服,像模像样地动身了。 而在隔壁不远的睿王府内,朱载堚也穿戴好了。 他要先去宫里与其他出席的藩王汇合,再随大驾卤簿一同前往。 夏氏有过冷漠不甘的阶段,然而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她变得越来越沉默。 她感受得到,这个过继到自己名下的儿子渐渐会委婉地替皇帝说话,也勤奋异常地治学。 现在她只是再帮儿子整理了一下他的衣服,站在门边目视他远走后缓缓踱步坐在了椅子上。 院里朝阳渐起,她只孤寂地坐在安静的殿内,眼神中满是茫然。 皇宫之中,朱厚熜今晨从坤宁宫里醒来。 等他准备好之时,乾清宫的院落里,太子朱载墌、越王朱载垺、藩王等都已经在等候。 从午门出来时,文武重臣也都等候于此。 在大辂之后,还有两排手捧圣旨的内臣。 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今天会宣读的封赏。 大明又要再有国公了。 闲居京城的王守仁年已六十二,今天他也来到了这里。 “伯安,来与朕一同叙话吧。”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在这个时刻,皇帝心情很好地令王守仁到大辂上伴驾前往。 王守仁心无挂碍宠辱不惊地谢了恩,在黄锦的搀扶下登上了大辂,坐在了一旁的软凳上。 张孚敬倒还好,夏言和严嵩将这一幕看在眼中,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起——驾——” 大驾卤簿动身,朱厚熜看着王守仁,放心地点了点头:“回京之后,气色是越来越好了。” “谢陛下挂怀。”王守仁欠了欠身,“如今众正盈朝、猛将如云,臣只一心治学,万事无忧,倒似能再活几年了。” 事实正是如此,过了当年那道凶险的槛,王守仁如今已看开。 哪怕去年复套、御驾北征大事,他也显得极为放松。 朱厚熜感慨道:“若无伯安昔年运筹帷幄、一举围杀博迪,此后草原形势大变,北患很难这么快有个阶段结果。没有昔日之基,便无今日之功。” “臣不敢言功。”王守仁看着他,脑海中浮现出昔年那个少年天子的模样,脸上是欢喜的笑容,“陛下千古明君,众臣用命,始有今日气象。” “一恍这么多年了啊……” 天子仪仗行进于他忠诚的都城,君臣在缓慢而平稳的大辂上闲聊起来。 有心人望过去,看到的是皇帝对于奠基重臣的感恩。 今日要夸耀的武功,要封赏的人,虽然都与昔年没有直接关系,但毕竟是一环扣一环。 新君登基十余载,这一刻,皇帝一个随手的恩荣,就传达出一些信息。 做过严嵩巡抚标兵参将的于谦后人于允中,如今被调到锦衣卫来。他没多少才干,但管理皇帝仪仗这点小事他还是能办好的。 想起正德十六年奉旨入京参加于谦追谥仪式时在京郊驿馆中与王守仁的初遇,于允中也不禁感慨。 那一年奉旨入京的几人,杨一清后来官至总参、死后皇子扶灵、配享太庙,费宏做了第一任总理国务大臣,而王守仁获封侯爵、此刻登御驾叙话。 在大赛场南面那座被定为“靶山”的山包旁,几面将旗之后,是几支肃杀之气满满的劲卒。 一面将旗曰镇安严,其后两百人,坐在马上神情放松。 一面将旗曰抚宁朱,其后五百人,人马合一、默不作声。 一面将旗曰瀚海俞,其后三百人,盔甲鲜亮、兵器不一。 一面将旗曰武定郭,其后千人,各分数团,有马有车,炮兵为主。 一面将旗曰襄城李,其后八百,人人手执鸟铳。 眼下那些参演兵卒虽然静静候着,但他们的主帅则在前面闲聊。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