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等人,早早得知太子与张安世觐见的事。 当即,也预备了入殿的事宜。 此番奏报的,乃是朝廷抡才的章程,所以百官都十分看重。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古人将提拔人才称作抡才大典,可见这抡才关系到的乃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最不容马虎的。 何况……就切身利益而言,选拔人才,才是百官们最看重的事。 毕竟,认定人才的标准变了,这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前途和命运。 这些时日,关于这件事,每日都有许多的议论。 绝大多数人都是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张安世又在这上头塞私货,不过又想到太子稳重,或许不会这样的激进。 于是就在忐忑不安之中,似乎靴子要落地了。 杨荣对胡广道:“你瞧,这些时日,百官都心神不宁,这一个章程,牵动多少人的命运啊。” 胡广叹息道:“老夫倒是心如止水。” 杨荣微笑道:“这倒是,胡公幸运的是,早知自己不是人才了,所以反而看得开了。” 胡广道:“你……” 你又来扎心! “言笑而已。”杨荣随即哈哈大笑:“胡公平日里总说自己平庸,怎么你自己谦虚可以,别人却说不得?” 胡广一本正经地道:“你可以背后说,你不能当面说!” 杨荣看了胡广一眼,有些无奈,最后道:“罢罢罢,入殿去吧。” 百官陆续来到崇文殿。 不久之后,朱棣升座。 百官山呼万岁。 朱棣四顾左右:“太子与芜湖郡王还未入宫?” 亦失哈匆匆来道:“陛下,奴婢去问了,说是在等一个人,马上就来了。是有些迟,所以……” 朱棣压压手:“那就且等一会。” 不多时,便有宦官来奏:“陛下,太子殿下、芜湖郡王殿下、新洲长史杨士奇觐见。” 前头两个人,朱棣不觉得有异。 只是这新洲长史,令朱棣微微皱眉。 这个新洲长史,他好像有一点印象。 杨士奇……好像曾是翰林,是个博古通今之人。 朱棣便道:“宣。” 三人入殿,行礼。 朱棣的目光,朝朱高炽和张安世身后一瞥,却见有人穿孔雀补服,头戴翅帽,身材干瘦之人在朱高炽身后,全无翰林风采。 朱棣当即道:“平身吧。” 朱高炽道:“父皇,儿臣与芜湖郡王上抡才之策,恳请陛下过目。” “章程呢?” 张安世道:“陛下,就站在这里,这是活的章程。” 朱棣:“……” 殿中之人哗然。 许多人对杨士奇,是稍有印象的。 尤其是不少十几年前的翰林们,这杨士奇乃是他们当初的同僚。 只是十几年不曾谋面,许多人差点已经忘记有这么一号人了。 提及这个杨士奇,朝中同情者颇多。毕竟……作为翰林,身份何等的清贵,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而杨士奇,别看是三品长史,可实际上,在朝中人看来,即便是一品,也无法与朝中的清贵们相提并论的。 可怜此人,流放在外,原本大好的前程,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