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案首的事,就没什么怀疑,更无负面风评传出来了。 毕竟大家都不傻,这种能比肩唐宋的诗词,无数人一辈子能有一首传出来,那铁定能被后世记住。 加上他的八股和时文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稳,你可以说不够精彩,却也抓不到毛病。 但明日歌的加分就大了,京畿这边的学子只能一边叹息,一边感叹自己和他一届,即是荣幸也是遗憾。 而明日歌传到南边后,轰动效应就更大了。 江南毕竟文风更盛,还有点自己这边居然被北方士子比下去的不甘和无奈。 不过,这对石仲魁来说还太远,也没不要去关心,甚至北方士林此时更关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在乡试上再次夺魁。 还有乡试时,自己会不会再次做出更好的诗词。 但石仲魁却很清楚,如果说一首诗词可以定县试、府试和院试的输赢,那到了乡试、会试时,想加分的话,更看重策论。 也就是你对时事的见解,和如何解决国家的问题,或者如何帮国家提升国力,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但这里面其实也有巨坑,要是和主考的想法不同,那就麻烦了。 或者今后你做官时,说不定就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工具。 所以除了运气好,刚好契合主考和其他考官的想法和理念外,科举真不是死读、闭门苦读就行的。 到了乡试,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员充任。 这就考验你的消息来源是否足够准确了。 负责出题的主考官,最近说过什么话,看过那本书,都可能涉及到考题。 8月中旬时,顺天府的正副考官总算任命好了,可石仲魁却有些挠头。 第73章 风起雨下 用于同甫的话来说,这位主考是出了名的文采风流,四平八稳的文章在他眼里就是味同嚼蜡。 不过,要是有好诗词倒是又能加分。 好坏一半对一半吧,但石仲魁隐隐觉得,皇帝派他来,其实是在帮自己,毕竟自己此时在外界的印象中,诗词强而文章平庸。 时间不知不觉过的很快,这几天借着于家、薛家找来的主考流传出来的文章猛啃,石仲魁有些没把握的再次进了礼部的贡院。 和上次一样,检查监舍,再闭目养神。 第一场四书五经相关的题目不难,甚至对照空间里的一整套书,保证一点错都不会出。 诗词则切合主考的风格,还有他家小儿正好到了读书的年龄。 所以写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二场写各种公文,比如诏、诰、表等公文就更容易了。 到了第三场考时政,石仲魁看到题目是开源节流时头都大了。 开源很多时候代表着改革,以古代人的思维,无非是从田税、商税、矿税和开海上入手,必然得罪勋贵、地主等旧势力,甚至是太上皇。 而节流首选想到的是官员每年用度、全国兵甲的消耗、追查亏空,写哪一样都是得罪人的事。 而且是连亲戚、师长和无数官员、士绅一起得罪的事。 想了好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以何为切入点。 而这期间好几拨监考都若有若无的经过他的监舍,见他一直没动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