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 点完餐,两人到靠窗的位置坐下。 看着窗外景色,李文欣说道:“这几年临江变化好大,火车进城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地方都在盖楼。” “要发展嘛。” 临江前两年确定了要建高新区,临江大学往东,很大一片都被纳入了规划,正在逐步拆迁。 程蔓早些年买的房,就有一栋在拆迁范围内,不过现在还没拆到那,什么时候通知能下来还不好说。 “发展是好事,这几年首都也在搞开发,到处都在挖。” 程蔓心思一动:“首都现在房价贵吗?” “贵,随便一间房就要几千块,房租也高,我租的四合院,就巴掌大的一间屋子,房租就要十块钱。” 在《经济日报》上班看着光鲜,实际上工资并不高,李文欣每月收入扣掉开支,三十块都剩不下来。 如果有房,一个月攒三十不算少,但对没房的人来说,这点钱很难在首都扎根。 有时候李文欣也会茫然,想自己去首都是不是错了,如果留在程蔓辅导班带课,她一个月挣的不一定比现在累死累活少。 可每当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上报纸,李文欣又会庆幸自己到了首都。 只是一谈到房子,李文欣难免忍不住叹气。 程蔓思索了下道:“我看新闻说深市现在有了新的购房政策,可以借贷买房,自己付部分首都,再借部分钱,借的钱按照固定利率,每月还贷。我还看到说国家有意在其他城市推行这样的购房政策,你如果想买房,可以考虑这办法。” “你说的这事我知道,但这样盖起来的房子,售价本来就不低,就算是首付,以我现在的工资也很难拿出来。”李文欣无奈道,“而且一个人供房对我来说有点吃力。” 程蔓问道:“你不打算再找对象?” “暂时没这想法。” “那你过几年再看吧,房价肯定是会涨的,这几年买房多贵都不会亏,如果手上的钱实在不够付首付,找朋友借一点也行,可能前几年会比较难,但长期来看肯定能赚。” 李文欣自己也是学经济的,现在做的工作又跟专业有关系,程蔓说的这些话,她自己也能看明白。 只是很多时候,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狠下心去做又是一回事。 李文欣叹气道:“我再考虑考虑吧。” “嗯……” 聊完房价,两人点的餐也差不多好了,李文欣拿起筷子挟起土豆片,一吃便拖长声音「嗯」了声:“好吃,你还记不记得咱们上大学,燕子美食馆的老板还在纺织厂门口摆摊那会,咱们隔三差五去那吃东西。” “当然记得,最开始还是我带着你们去吃的土豆片。” “没错。”李文欣点头,又突然问,“你这几年跟杨敏有联系吗?” 程蔓摇头:“没有,你跟她联系上了?” 这时候越洋电话可不便宜,信件往来也不容易,隔着万水千山,父母子女都可能失联,何况她和杨敏只是朋友。 李文欣也摇头说:“没有,不过我之前采访过一个人,对方跟她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知道她的消息。” 杨敏是八一年出国读研的,算起来已经有五年,已经参加工作并不稀奇,程蔓问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她在华尔街上班,应该已经拿了绿卡。” 朋友过得好,程蔓应该为她感到高兴,但杨敏是公派出国的,按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