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家村到边关遥遥不知道几千里,能平安到达边关就不错了,别说刀枪不长眼睛,死在战场的人多,回来的少。 谁家舍得自己孩子去当兵。 按理朝廷有规定,去当兵的男人需要年满18岁,可当时的赵雪窝才17岁,根本达不到要求。 当时赵家大房两个儿子都符合要求,可他们说什么都不肯出人。 非说什么他家两个儿子身体不好。 赵雪窝身体好,没准还能立功什么的。 赵老二当然也不愿意了,一来儿子小,再者去那么远,哪个父母能狠得下心。 再说他从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做不了力气活,还指望大儿子扛大梁呢。 田氏就更不同意了,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舍不得儿子。 可架不住大房一家铁了心,哄着老太太让二房出人。 又看出赵老二担心家里没干体力活的人,举手发誓保证照顾他们一家老小,直到赵雪窝回来。 保证不让赵老二干力气活。 又哄着赵雪窝说什么男儿志在四方,他不擅长读书,总要拼出个前程来。 不能一辈子窝在这小山村里。 赵雪窝才17岁,头脑一热答应了大伯和大伯母。 年龄不够也没关系,找人疏通了一下,花了二两银子就过去了。 赵雪窝身强体壮,再说只差一岁,上差为了早点完成任务,又得了银子,还有什么不答应的。 就这么赵雪窝代表赵家充军去了。 田氏知道赵家人的性格,根本不相信他们会履行承诺。 果然没多久就开始嫌弃赵老二不干活,雨生又只会读书,田氏和月牙两个女的更是吃闲饭。 田氏气的多次跟大房讨论,可老太太不喜欢二房,生说是赵雪窝自己要去的,拦都拦不住。 吵吵闹闹了两三年到底在两年前分了家。 赵家有上百亩地,可赵家人口多,每人本来也分不了多少,又没按人口分。 赵老太太跟着大房,大房自然占了大头,再者还有三房。 三房虽然没有大方那么能说会道,可他是老太太的小儿子,也是得宠的,自然得了不少地。 最后到二房手里一共不到十亩地。 而镇上那个酒楼当时还不是酒楼,只是一个小铺子,但也算是三个兄弟一起的。 分家的时候,老大一直哭穷说那个饭店一直亏着,只有债,哪有利润可分,就这样都给了老大家。 不到一年就变成了大酒楼。 田氏听说赵老大家小店变酒楼那天,趴在炕上哭了大半天。 赵老二干不了力气活,地种不了那么多,只能租出去大半,剩下两亩水稻和家里的小园子。 然后带着田氏一起卖馒头。 要是赵雪窝不当兵,至少家里的地不用扔下。 更不用为了雨生读书把家当都搜罗搜罗拿去当了。 薛彩樱不知道赵家竟然发生过这么多事。 明明是亲兄弟,可赵老大竟然哄着弟弟把儿子送去当兵,弟弟干不了力气活,还把弟弟一家赶出去。 这人可真没良心。 再者赵老太太也是个糊涂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就没想过分家之后老二一家怎么活。 不过他们只以为赵雪窝死了,却不知道过两年赵雪窝就回来了。 而且赵雪窝还真立了大功。 到时候二房一家肯定会过上好日子。 就不知道老太太和另外两房会不会后悔了。 薛彩樱倒是很期待,看见那些人痛哭流涕给二房道歉的场景。 作者有话说: 赵雪窝:完了,我媳妇被人惦记了 第8章 今天田氏蒸了150个馒头,摆摊之前还担心卖不出去,心口一直提着。 没想到笼屉刚一打开,就被人抢空了。 这个要俩,那个要仨,还有要十个的,估计是给一家人吃。 田氏眼睁睁的看着笼屉空了。 又没给她和赵老二剩午饭。 心里却乐开了花。 她拉住一个卖馒头的大哥,笑着问道:“昨天才吃过,今天怎么又来买了,我家馒头好吃是吧?” 那人咬了一口馒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