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还有一截断层,就在工棚上游一些的位置,溪流因此在那里有一处落差。 沈怀瑾可以用竹子从溪流落差处引水过来,用水落下时的冲击力带动水碓工作。 幸亏他们平时用竹子的地方比较多,工棚里垒着好一些竹子, 沈怀瑾不必再专门跑一趟去砍竹子。 厉正在扩建工棚,见沈怀瑾进来扛起了竹子,好奇问道:瑾,你拿着竹子要干什么? 沈怀瑾答道:想做个不用人力的水碓,省点力气。我先拿竹子把落差处的水引过来。 他测量了一下距离,从落差处到他的工棚附近,直线距离大概在二十五米左右, 而每根竹子的可用长度大概在一米八,那么大概需要十五根对半劈开的竹条。此外还需要十六根Y形树枝分别架在竹道头尾和两根竹条相接处。 沈怀瑾先找来了材料,将竹子对半劈开后,一点点凿去中间的竹节,让水流能够顺利通过。树枝则锯成合适的高度, 一根根插入定点的位置。凿干净的竹条一一搭在树枝上,根根之间用树皮绳绑缚好。 从高处落下的溪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竹道而下,竹道终点在工棚边上, 沈怀瑾在终点的落水处挖了条沟直通溪流,这样落下的水不会四溢,最终还是回归溪流。 厉扩建好了工棚,只见沈怀瑾已经搭好了这么个装置,才明白他说的引水是什么意思,竟然真的把溪流里的水引到了地上,偏偏水又不沾地。他仔细观察着这个装置,联想到自己平日里看到的水流,心里有点奇怪的感觉。 沈怀瑾见他一脸深思,问道:这是怎么了? 厉皱了皱眉头,恩看了你用来引水的竹子,感觉有点奇怪,为什么不管是平常见到的溪水河水,还是你引上来的水,都只见它们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 沈怀瑾差点脱口而出因为地心引力啊,开口之前才意识到他所处的时空不同,在这里这不并是常识,他组织着语言:这个原因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你可以想象在我们脚踩的地面以下很远的地方,有一种东西在强烈的吸引着四周的所有,所以包括水流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有一种向下的冲动,水流因此会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流。就连我们,也是因为那个东西的吸引才能脚踩大地。 厉愣住了,你是说我们是因为那种东西的吸引,而不是因为自己踩着,才能踩到土地上?不对我在说什么,什么叫做因为踩着而踩着,肯定有其它原因 厉感觉自己混乱了,他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懊恼道:我果然很笨。 沈怀瑾拍拍他的肩膀,表情微妙地说:不,你已经很聪明了。毕竟他知道的、有类似求知欲的人,可是牛顿啊 你能有这样的好奇心已经很厉害了。 厉叹了口气,可我什么都想不出来,好奇心又有什么用呢? 男人长身而立,看向远方,喃喃自语。 有用的,文明可以开出花来。 说出口后,沈怀瑾也被自己的郑重其事逗笑了,他站起身,行了,既然忙完了就和我一起做水碓吧。 水碓的做法与普通木碓相差不大,只除了原本脚踏的那头需要烧出接水的坑来。 从竹道流下的溪水积满储水坑时,水坑这头下坠,溪水流出后又弹起,继续接水,接连反复,则会带动另一头的木锤上下捶打木臼内的东西。至于想停用了,就在接水的坑里放几块重石头,不让这头继续弹起即可。 因为有了做木碓的经验,这个水碓两人联手起来做得很快,在天黑前就完了工。 沈怀瑾用碎陶片试了试,砸得还是挺有劲的,就是频率比较慢,要靠这个来捶打竹纤维,那效率可就太低了。不过以后若是有舂米的需求,水碓还是很适用的。毕竟水碓摆脱了人力,慢是慢了点,好歹能够连续捶打又不费劲。 这几日暂时还用不到,沈怀瑾便搁了几块石头在水碓上面,停了动作,免得捶打声惹人心烦。 至于竹道引来的水也不会浪费,平常他们浇地或者生活用水,都能方便很多。 接下来的几日里,沈怀瑾也没闲着,他拿出了之前漂白后又晒干的好几筐苎麻纤维,开始绩麻。 苎麻纤维现在还是片状,要经过绩麻才能进行后续的刷浆、织布流程。 绩麻时要将经漂白、晒干后的苎麻纤维破成细条,再卷成一缕缕过清水,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