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防务很快被明军尽数从魏军的手中接管,邺城之中的魏军全部放下了手中的兵刃,被押解出了邺城。 他们在城外修建的安置残兵的营地,现在成为了关押着他们的营地。 许安要进驻邺城,必然是要保证邺城的安全,他自然不会让原来的魏军还在城中。 在一众腾骧卫的护卫之下,许安骑乘着战马踏入了邺城的城门的甬道之中。 “这就是邺城吗?” 郝昭看着眼前的有些杂乱的街道,低矮的房屋,眼中露出了疑惑。 “比起长安,差的可真远啊。” 邺城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绝对算的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型城池,但是相比于如今明国的国都长安来说,却是小巫见大巫,相形见拙。 如今太平道的中央府衙所在之地是原来汉时的皇宫,而长安城则更是经过了大量的扩建,而起是后世唐朝长安城的优化版。 是明国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之地。 西域之路自长安起始,通蜀之路也自长安起始,而漠南经商的终点也是长安城。 许安哑然失笑,在两郡军区磨砺之后,许安本以为郝昭肯定是性格沉稳了许多,但是没有想到郝昭相反变得跳脱了许多。 郝昭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一席话,让那几名迎接的魏庭官员脸色变得又黑了几分。 不过他们也没有人敢出言反驳,他们已经输了,败者没有言语的权力。 一路行进到邺城皇宫。 许安的眼神微动,邺城的皇宫相比于长安城的皇宫来说要稍微显得小气了一些,但是极为奢华,不过看起来并没有大兴土木。 袁绍还没有昏庸到在还未统一天下之时,便将大量的钱财消耗在享乐作福之中。 此时邺城的皇宫的正门已经打开,邺城皇宫的宫墙之上,插着的也是明军土黄色的旌旗,而魏军的蓝旗已经是被尽数拔下,丢入了不知道何处的仓库之中。 邺城皇宫的格局和未央宫有些相似,只是比例要小了许多,也因为如此,许安骑马走在邺城的皇宫之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熟悉。 许安骑乘着战马,通过了御道,在一众腾骧卫的簇拥之下,一路走到了邺城皇宫正殿的殿前。 正殿的殿内,一众身穿着朝服,头戴着冠帽的魏庭大臣已经在殿内坐定,他们皆是跪伏于地,面对着殿外,等候着许安的到来。 第七百九十三章 落幕 许安手执着马鞭,身披着战袍,连甲胄都没有脱下来,更没有除去鞋袜,直接便踏入了大殿之中。 鞋履之上的泥土随着许安的走动留在了大殿原本干净的地面之上。 什么刀兵不入殿的规矩,许安根本就没有在意,他进入皇宫的这处大殿不过只是为了走一个过场。 身后,郝昭、徐鸿两人手按着腰间雁翎刀带领着一众腾骧卫的军卒排成了两列,护卫在许安的左右。 殿内原先守卫的魏军军卒现在都已经在邺城城外的魏军大营了,殿内现在的守卫早已经被明军中的武卒所接替。 许安一路走到大殿的首座,并没有坐下,一手执辫,一手按刀。 徐鸿和郝昭两人,还有一众腾骧卫的军卒皆是站在台阶之下,警惕的扫视着殿内的一众魏庭大臣。 许安举目向着殿内群臣看去。 殿内一众魏庭大臣,多是垂首跪坐,无人言语,但是也有昂首怒视者,冷眼无畏者。 许安并没有记下这些人的面容,也没有想要清算的想法。 反正这些魏庭的大臣,他之后一人都不会启用,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战乱,但是冀州数百年来的积累,仍然人口稠密,极为富庶。 冀州位于黄河之北,与长安相隔也并不遥远,又于并州相连,容易掌控,属于内陆地区,并非是边疆难以掌控之地。 现在太平道并不缺乏人才,经过了多年的教育发展,现在太平道内的人才贮备早已经能够跟上太平道扩张的步伐。 许安的目光最终在审配的身上停留了下来。 审配此时立于殿内的右首位置,就在他的身旁还站着一名穿着白衣的少年,眉目疏朗,面白如玉,那少年平静的目视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安清楚,那少年应当就是袁绍的幼子袁尚。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 原本的时空之中,袁绍兵败官渡,但是其实实力也并不比曹操弱上太多,还是有争雄之机,只可惜其后来患病,又在立储之事上犯下了最大的忌讳。 袁绍死后,三子政权,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殿内群臣下拜,审配拿起了一封诏书,走到陛下,面对着殿内的一众群臣。 诏书是退位称臣的诏书。 袁尚放弃了魏国的皇帝之位,宣布魏国并入明国,并受其册封。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