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许安目视着远方高大的应天府,想起了那首在后世流传的诗。 现在国家需要一个监督机构来管理和整顿,权力必须要有限制的手段,否则权力就将会成为一头不受控制的野兽。 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制 应天府、宣政殿。 金色晨曦穿透了天边的云层,洒在了应天府殿宇屋嵴之上,为其镀上了一层颇为耀眼的外壳。 辉光交映,阳光被砖瓦所折射,向着四方发散而去 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凋栋。 殿宇巍巍,阁楼高耸,一名又一名全副武装,罩袍束带,身形的挺拔雄壮的太平卫军将执戟而立。 廊檐之下,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之旁,一名又一名身穿着经袍的黄天使者捉刀侍立。 他们目不斜视,看着前方,一动不动,犹如山中的松柏一般,森然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应天府内,大明钟悠扬而又威严的声响,正伴随着四方门楼黄天战鼓那浑厚的鼓声缓缓响起,在应天府内重重的宫门和城垣墙壁之中跌宕回响。 空旷而又宽敞的宣政殿内,数以千计的官员分立于宣政殿的殿内。 宣政殿是当初萧何督造长安城之时所修建的最大的宫殿,也是未央宫的正殿,朝会之殿。 上千人进入殿内,黑压压的变成了一片,但是仍然没有让人感觉拥挤。 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称为朝官,都有持牙牌入殿大朝会资格。 朝会的制度许安并没有废除。 想要掌控国家,管理国家,发展国家,离不开各府各部之间的协同,离不开一个正确的纲领引导。 而要制定良策,推行政令,明白国家之中发生了什么,各地的情况如何,单单是靠着特务机构是远远不行的。 朝会制度现阶段必须要继续实行,后世虽然没有朝会制度,但是却仍然有各种各样的会议。 仅长安一城便有民众逾四十万,驻兵六万人,十座工坊,三府六部之下还有各种下辖的机构。 此时宣政殿中,明庭长安城中的文武官员,黑压压的站成了一片,队伍甚至一直快延伸到了殿外。 阎忠满头白发,头戴玉清芙蓉冠,身穿紫袍,站在文官之首。 龚都一身戎装,外罩紫袍,立于一众武将之前。 三府六部制,是如今明庭中央所实行的政治制度。 中书府主政、统管民生政事。 中军府主军、统管军事征伐。 中道府主道、统管道内诸事。 三府主官同级,皆为正二品,无上下之分。 六部有法部、吏部、工部、户部、礼部、枢密院。 六部之间的职权和归属有了些许的变化。 法部、吏部原本是独立于三府,不受其管辖节制,而是归于内阁管理。 而当时的内阁,作为参谋机构,许安也只是提出了一个框架,暂时实行,将其先行提了出来,内阁并没有多少的权力。 法部和吏部的主官、魏律、杨尉两人都是黄天使者出身,实际上法部和吏部的权力一直是被许安牢牢的攥在手中。 司法权、人事权、军权,这三份权力许安一直牢牢的抓住手中,没有放给任何一人。 不过这一次许安准备做出改变,将法部、吏部归于中道府下。 枢密院仍归于中军府节制,工部、户部、礼部仍归中书府管理。 现在暂行的朝会制度,是三日一常朝,一月一大朝。 除此之外,大朝会还会在诸司朝觐、藩属等来朝上贡之日召开,在特殊的时期、日子,比如逢年过节一些重要的节日前也会召开一次。 常朝的规模较小,品级达到四品以上的军将官员需要参加。 四品的军将都是重号将军,而四品之上的文官都是司长一级。 大朝会的规模比起常朝的规模要远远大的多,如今是正六品以上的官员将校都有资格参加。 常朝属于日常公务性质,而大朝会属于礼节庆贺性质。 大朝会的目的只是在于彰显国威,大朝会的上表陈书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并不会出现争议。 大朝会之上宣读的事情都是已经拟定好的事情,宣读的命令,诏令,而非是商议。 宣政殿上,日月星辰九旗立于其上,日旗在中,其余八面旌旗则是分立于左右。 丹陛之上,许安头戴太清鱼尾冠,穿着一身赭黄色的道袍,正襟危坐于紫座之上。 许安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