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 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 当真是命苦。 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 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 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 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 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 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 “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 重新启用锦衣卫? 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太祖高皇帝亲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