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413章 货币改革


制造粮荒,松江的粮荒就是这么来的。”

    崇祯笑着说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不足,钱更值钱了,就必然导致粮食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下跌,这个道理还是很好理解的。”

    然而,只有郑遵谦和钱熙等几个人勉强能够听得懂。

    其中就包括太子朱慈烺,因为与太子妃接触得久了,于商业方面大有长进。

    朱慈烺皱眉道:“父皇,如果任由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只怕是于我工商实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是不是应该想个法子?”

    崇祯笑着问道:“太子,你有什么法子吗?”

    “可以增加银矿的开采。”朱慈烺想了想,又接着说,“还可以增加与西夷间的海贸,以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等物品换回来更多的白银。”

    “太子,这些怕是不够。”夏允彝摇摇头说,“我们市舶科做过核算,大明与西夷一年的海贸总额也不过三百多万两,这点银子只怕是杯水车薪哪。”

    “圣上,可以发行宝钞。”郑遵谦忽然说道,“唯有宝钞能破解此困。”

    “宝钞?只怕是不妥吧。”朱慈烺担心的道,“我大明宝钞现在几乎已经沦为了废纸,官绅百姓只怕是很难接受另外一种宝钞。”

    崇祯道:“宝钞当然不行,但是银票却可以。”

    “银票?”朱慈烺茫然道,“父皇的意思是?”

    崇祯道:“银票的意思就是,可以直接兑换银子的票据,银票由皇家银号独家发行,皇家银号每发行价值一元的银票,就必须在银库储备一两银子,任何商家任何人拿了银票,可以在任何时候到皇家银号兑支相应数额的足色银。”

    “妙极!”郑遵谦闻言赞道,“如此一来商家和官绅百姓就再无后顾之忧,就能放心大胆的使用银票,而银票的信用一旦建立起来,只要储备五成甚至四成的足色银,就足以应付官绅百姓的兑支需求,如此一来对银子的需求就会极大的减少,市面上也就不会再缺银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各家银号乃至内务府都缺银子的困局。”

    崇祯心说你还是过于保守了,准备金哪里用得了四五成?

    一旦银票的信用建立起来了,两成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挤兑是不可能发生挤兑的,就算真的挤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直接跟足色银脱钩就是了,到时候已经用惯了银票的官绅百姓不可能倒退回去重新用银子。

    因为银票相比银子方便太多了。

    只不过这些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笑了笑,崇祯又道:“除了发行银票之外,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成色属实太杂乱,而且使用银子还需要称重,属实不方便,朕以为,有必要发行统一规格并统一成色的银币,银币的额度可以分为三种,一元、五角以及一角。”

    “其中的一元银币,价值相当于一两足色银。”

    “五角相当于五钱足色银,一角则相当于一钱。”

    “此外还需重新铸造铜币,币值分为五分及一分。”

    “之前的铜钱仍可以使用,十文铜钱相当于一分铜币。”

    顿了顿,崇祯又道:“今后,未经铸造的银子将不被允许作为钱币在大明境内使用,洋商若想要与大明做贸易,也只能拿黄金或者白银到皇家银号换取等额的银票又或者银元,然后才可参与货物之贸易。”

    崇祯的这一手那是所图乃大。

    他是冲着收取铸币税而去的。

    而且,崇祯想要收取的不仅仅只是伪顺、建奴以及周围国家的铸币税,而是打算把整个世界的铸币税都给包圆。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眼下还是先把银票银币和铜币给做出来。

    说此一顿,崇祯又对辎重科给事中朱舜水说道:“朱舜水,明天上午,你把债券印刷作坊的东家,朕记得是姓许,是吧?”

    “对,是姓许。”朱舜水忙道,“歙县书商许国。”

    “对,就是他。”崇祯点头道,“你把他叫过来,再让他把印刷坊内手艺最好的油墨匠以及m.dGLHtoYOt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