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敬爱皇帝?更多是震慑罢。 然而儒家制定礼教是为了让臣民对皇帝恐惧吗? 此时的阁部大臣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皇帝即将向形式主义全面宣战,只要是流于形式或违背人性的礼法,都将会被铲除。 说了一大通,高起潜又问道:“几位阁老还有诸位部堂大人,万岁爷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路振飞欣然道,“圣命不可违,臣等站着接旨。” “这就对喽。”高起潜点点头,又展开手中圣旨尖着嗓子念道,“几位阁老、六部堂官及诸卿,京师光复,北境大体平靖。” 听到这抬头,路振飞等大员脑瓜子嗡嗡的。 这是连圣旨的形式都不要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都不要了吗? 高起潜可不会管这些阁部大员是什么反应,又接着往下念道:“朕决定复还旧都,再造新明,卿等北上途中可试议三事。” “其一,朕欲重设北京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取士与南京国子监同。” “区别在于,南京国子监培养武臣,北京国子监则培养文臣。” “今后凡大明生员,无论廪膳生、增广生或附生,皆自动享有报考北京国子监及南京国子监之资格,今后凡大明武臣皆需毕业于南京国子监,文臣则皆需毕业于北京国子监,非两京国子监毕业不可为官。” 听到这,路振飞等阁部大员都惊呆了。 刘理顺更是脱口而出说:“莫非圣上真能未卜先知?” 孟兆祥也道:“是啊,我等刚刚还在讨论重设北京国子监之事,结果圣上的旨意立刻就到了,而且恰好提了重设北京国子监之事。” 刘理顺又道:“如今看来,府学州学及县学增录已是势在必行。” 这下子,就连唯一的反对派张慎言也是无话可说,因为全天下的生员也就六七万,就算将来北方数省的学府恢复之后,也就十万左右的生员,然后北京国子监也要比照南京国子监的规模办学,也就是说每年要录取两万生员。 十万生员却要录取两万人,这比例属实有些过高。 顿了顿,高起潜接着念道:“其二,审判洪承畴、吴三桂等贰臣降将,朕的意思,对贰臣和降将的惩罚需要加以区别,对降将当以杀人为主,对贰臣则重在诛心,就是要让贰臣时时都活在悔恨之中,痛不欲生。” “然则,具体如何杀人又如何诛心。” “卿等可于北上京师途中深入讨论。” “杀人诛心?”路振飞等阁部大员感到有些意外。 他们原以为,似洪承畴、吴三桂等贰臣降将被擒之后必然是难逃一死,可是听圣上这道旨意的意思,似吴三桂等降将必死无疑,但是对洪承畴等贰臣却似乎倾向于留其狗命?然后让他们为自己当初的愚蠢选择悔恨万分? 只不过,具体如何杀人,如何诛心? 圣上的意思就是让他们为此展开讨论。 再一顿,高起潜又念道:“其三,清算北方缙绅!” 听到这,船舱里顿时间变得一片寂静,几乎所有的阁部大员都沉下脸,因此事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顺便说一句,还都之事能够如此顺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阁辅臣以及六部九卿大员大多是北方人,他们都希望能还都京师。 比如说内阁,五位阁老中仅只有吴麟征是海盐人。 六部尚书中,只有工部尚书吴晋锡是苏州吴江人。 所以崇祯的还都之议,在朝堂上的阻力微乎其微。 反倒是在内务府的阻力非常之大,因为内务府的士子基本都是南方人,似乎只有马鸣騄这个主事是陕西褒城县人。 这也是崇祯决定还都北京的原因之一。 因为内务府或者说士子营在江南的影响力太大了,长此以往,朝廷的事权肯定会遭到内务府的严重侵夺,到那时,朝廷也就变成了外朝傀儡,真正掌控着国家政权的就变成了内务府又或者说内朝,这是崇祯不愿意看到的。 崇祯还是希望朝廷和内务府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三权分立其实并不一定非要立法、司法以及行政的三权分立,文臣、武将以及皇帝的三权分立同样也是三权分立,如有必要,四权甚至五权分立也不是不可以,关键就是权力的顶层设计必须符合大明国情。 具体怎么搞崇祯也还没有想好,但是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探索。 作为穿越者,崇祯很清楚立法、司法及行政的三权分立不适合大明,所以崇祯梦想着能够找到另一套适合大明的权力架构,以尽可能的延长大明的国祚。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