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朱允炆的命令不容拒绝,茹瑺只好低头答应。 徐辉祖、宋晟与朱棣作为军中人物,极力欢迎武举制。 朱允炆沉思了下,说道:“武举考试之人,以民间选才为主。至于京军与各地卫所,便莫要过度参与武举考试了。” 徐辉祖脸上的笑意顿时凝住,连忙道:“皇上,若如此,恐会让军士寒心……” 武举武举,军中之人不给机会,那怎么成? 朱允炆见徐辉祖着急,微微一笑,道:“朕只是说武举以民间为主,军士中可抽调部分人参与,占比稍低,为辅。” 徐辉祖皱眉,即便是降低比例,也是对军士的不公。 不等徐辉祖反对,朱允炆便说道:“五军都督府可联合起来,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军大比武,选拔出百强兵王,在百强兵王中,择最优三人充任指挥使,五人充任指挥同知,十二人充任指挥佥事,其他享千户待遇。” “什么?” 茹瑺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要知道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分属正三品、从三品级、正四品,在卫所上,也是最高长官,如此优渥待遇,实在是令人惊讶。 徐辉祖顿时舒展开眉头,没想到皇上竟是如此睿智,连忙谢恩道:“臣代五军都督府与百万将士,谢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策一开,军士必踊跃训练,他日军兵素养与战力必与日俱增,有如此可战之师,大明必威震诸国! 朱允炆微微点头,对茹瑺、铁铉等人警告道:“文人是我大明魂魄,军士是我大明脊梁,没有魂魄大明则死,没有脊梁大明则倒!朕希望你们能明白这一点,勿行差踏错!” 茹瑺脸色一变,这是皇上最直接的敲打,他不希望文官太过压制武官! 面对请罪的茹瑺,朱允炆并没在意,文武斗一斗也是好事,免得武官太过嚣张,只是斗可以,不能把人打倒在地。 返回兵部之后,茹瑺连忙召集刘儁、古朴、卢渊等人,然后看了一样旁边的铁铉,对众人说道:“现已近三月,春闱尚未发榜,倒是皇上给武人开了个榜。今年十月开首次武举殿试,这意味着我们兵部需要在七个月内,完成引试、解试、省试!” “七个月,这怎么可能?” 刘儁当场愣住。 要知道练武的苗子他不住在秦淮河,遛个弯就到了,仅仅是传达消息,远一点的便需一两个月,这还没算他们考试时间,引试、解试在地方进行,哪怕是走个过场,也得需要一个月吧。 一旦通过,还得入京赶考,这路上也需要时间…… 再说了,人员筹备,地方安排,场地选择,考核,张榜……哪个不需要时间! 皇上给的时间太少,根本就不够用! 茹瑺被朱允炆警告了一番,有些心烦意乱,严肃地说道:“皇命不可违,诸位还是想想办法如何行事吧。” 刘儁等人有些郁闷,有些不知所措。 铁铉叹了口气,道:“时间来得及自是来得及,只是有些紧张。先将消息传达至各地州县乡里,兵部可发文书至各地衙门,由他们配合传达。然后安排各地设置考场,筹备武举之事,我们这边安排人员前往各地把关,监考。” “至于《武举法》,可在省考之前完成,不过在我看来,可仿照宋律,早日提交皇上御览。林林总总算下来,十月殿试并不成问题。” 茹瑺微微点头,然后吩咐道:“依铁铉所言,安排去吧。” 武举制度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但当时的武举考核,主要是战斗技能与体能素质,可以说是“重武轻文”,即不考察武举的“谋略才华”。 当然,唐代选拔武将也不全靠武举制度,其还设置了“制科”制度,而在制科的一些科目中,有些科目专门是为了选拔“文武双全”的武将设置的。 虽然唐代武举制度有很多不足,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