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迁都,不能不管不顾他们的死活。 朱允炆思虑再三,道:“南京不会衰落,就如苏州、杭州一样,那里虽非帝都,但依旧繁华。南京的繁华,并不只是建立在帝都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位置之上。虽是如此,迁都初期,必然会带来金陵商业失衡,以至于需要一段时日做调整,直至再次恢复到新的平衡。” “为了避免伤民,朕以为除了扩大造船业之外,还可以将金陵定为冶炼中心,纺织中心,印刷中心。另外,这里的粮仓依旧需要源源不断吸纳粮食,作为南粮北运的起点。纺织、印刷、粮食、造船,这些都可以吸纳众多民力。” “通过这些举措,将因迁都丧失生计的百姓吸纳进去。还有,匠学院的蒸汽机车已研制成功,已完成了三轮测试,除了一些小瑕疵外,并无大的问题。一旦蒸汽机车正式出现在金陵百姓面前,那大规模筑造铁路势在必行。南京连通苏州、杭州,形成商业圈,北平连沈阳、宣府、大同,一接东北粮仓,二接边防要地。这些铁路筑造同样需要大量人力。” “诸位,大明王朝没了外敌,可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想要开创盛世,让大明王朝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超然的存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混凝土道路、铁路、河流疏浚、灌溉工程、文教吏治,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要担心无事可做,前路的路上,总有新的矛盾与新的敌人。” 夏元吉深深看着朱允炆,他的目光看得很是长远,并不拘泥于当下。 铁路已经在工部的讨论之中,甚至一些人已经前往北平进行前期路线勘察,未来的基础建设将围绕着铁路与混凝土道路一起推动。 没有外敌,但大明的内治依旧还有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缔造盛世的关键。比如山西一些府县,竟然敢打着帮助大军供应粮饷的名义盘削百姓,这样的事发生在建文十一年,说明吏治的路还很长远。 迁都的舆论障碍被朱允炆强硬踢开,朱文奎开始接管了筹备事宜,联合内阁、六部九卿,并国子监等,明确了具体的迁北计划。 时间一点点过去,十一月的西北风开始呼啸。 马蹄声疾! 嘉峪关驿使终穿过数千里之遥的道路,抵达金陵! “急报!” 驿使挥舞着马鞭,大声喊着。 朱文奎正坐在武英殿处理文书,内阁解缙、杨士奇在一旁陪着,随时解惑。 陡然。 内侍匆匆走入,禀告道:“安全局刘长阁求见。” “让他进来。” 朱文奎吩咐一声,将文书合拢,待刘长阁行礼之后,问:“何事?” 刘长阁沉声道:“刚收到消息,嘉峪关驿使已抵达金陵,其带来了瓦剌投降的消息。” “瓦剌投降了?” 朱文奎有些惊讶,起身问。 解缙、杨士奇也感觉事情有些蹊跷,瓦剌这么轻而易举地投降,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让驿使将文书直接转送后湖。” 朱文奎并没有急切想要看驿使送来的文书,而是很知道分寸,将事情留给父皇朱允炆处理。 瓦剌事是军情事,国之大事,朱文奎自认还驾驭不了。 后湖。 朱允炆过着清闲的日子,自从当了半个甩手掌柜之后,日子总算是清闲许多,终于可以陪着马恩慧、淑妃、宁妃等人泛舟而行,不需要考虑太多的国事。 就在朱允炆和马恩慧说笑的时候,岸边传来动静,朱允炆抬头看去,只见刘长阁、汤不平站在那里招手,不由得有些郁闷。 马恩慧咯咯笑道:“看来皇上想好好休一日也不能。” “靠岸吧。” 朱允炆无奈不已。 船只靠岸,刘长阁、汤不平行礼。 刘长阁见朱允炆脸色不好看,连忙递上文书:“嘉峪关送来了八百里加急文书。” “嘉峪关?” 朱允炆微微皱眉,连忙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转身对马恩慧等人说:“胡濙说服了瓦剌,瓦剌举全族投降了。此事重大,今日就不陪你们了。” 马恩慧、淑妃等人行礼恭贺。 瓦剌若当真投降,那将是一件幸事,大明不需要再动刀兵便解决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