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被大夏军攻下之城池,基本都是满目苍夷,有的甚至被火炮轰成废墟,狼烟四起。 阿育王朝同样狠心,除了从本土运来粮草,为了节约成本,更是在吐蕃刮地三尺,整的吐蕃上下,怨声载道。 九月二十日,一支吐蕃降军企图反叛,奈何谋事不密,被阿育王朝大军提前获知,反而中了阿育王朝的圈套,五万将士悉数被杀。 五万颗头颅被垒成一座超级京观,堆在逻些城郊外,让人观瞻。 消息一出,震动了整个吐蕃。 阿育王得到消息,说了一句:“吐蕃异类,不知天恩,该杀!” 一不作二不休,阿育王干脆下令,将吐蕃王室屠戮一空,整个吐蕃实施军管,但凡是青壮年都被强制征召,或是协助守城,或是被征调去运输粮草。 如此疯狂行径,将吐蕃化作炼狱。 手段疯狂,并不代表阿育王没脑子,从大夏军的态度,他已经窥见,这场大战对阿育王朝的意义,早已超出吐蕃这一个范畴。 如果不能打赢此战,阿育王朝将再无立足之地。 阿育王甚至担心,大夏一旦取胜,会乘胜追击,直接杀到阿育王朝本土,与其如此,还不如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吐蕃百姓的生死,又何足道哉。 “一切都是为战争服务,只要打赢此战,就是将吐蕃百姓悉数变为奴隶,他们也反抗不得。如果打不赢,更是一切休提。”阿育王如是说。 为此,阿育王不惜挥动屠刀,压榨出吐蕃的最后一丝战争潜能。 阿育王的铁血手段,立即收到效果。 在后勤补给顺畅的情况下,前线的阿育王朝大军士气大振,聚城而守,凭借地利之便,跟大夏军打的难分难解。 每攻破一城,大夏军就要付出惨重代价。 为了不影响军心,四路大军统帅只能采取轮换制,以军团为单位,将部队一支接一支地派上战场,就当是练兵。 以右翼秦军为例,设五个正规军团,剩下的十五万就是预备队。 何为预备队? 就是当军团出现战损时,直接从预备队补充兵员,次日就能恢复满编。如此,既能保证军团一直处于满编状态,又不因伤亡过大,而出现士气低落。 此举果然奏效。 当天负责攻城的军团,将士们虽然感到身边的同伴不断有人阵亡,晚上回到营地,却从没觉得营地空荡荡,感觉就像没死多少人一样。 虽然是错觉,却很能抚慰人心。 如此一来,次日一早,将士们又能重新抖擞精神,带着新来的同伴,干劲十足地杀向战场。 在铁与火的淬炼下,能一直不死的,就是真正的精锐。 这很残酷,却是真实的战场。 事实上,如果从全局来看,只会感到更加残酷。 还是以右翼军为例,到九月底,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秦军的十五万预备队,已经十不存一,基本消耗一空,可见战争之惨烈。 这还是秦军精锐,其余几路更是不堪。尤其是中护军,本身只有三十八万人,只够整编出四个正规军团,剩下的十万人充当预备队。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中护军的十万预备队就被消耗殆尽。 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在十月一日,大夏左翼军、中护军以及中路军三路大军,终于打到逻些城下,胜利会师。M.DgLHtoyo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