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策行三国

第785节


意。士孙瑞还没说话,先叹了一口气。“陛下,久战无功,将士思乡,又新丧元帅,不少人都想回去吊丧,送皇甫太傅最后一程。不如就此班师,计算时日,还能赶得上秋收。”
  天子眼神闪烁。“班师倒也未尝不可,只是袁谭困守兖州,若无援军,他怎么办?”
  士孙瑞也很纠结。他明白天子不想退,袁谭只是一个借口,就算不班师,他们也救不了袁谭。但他不得不承认袁谭若是败了,对朝廷绝非幸事。“形势如此,只能让袁谭暂时放弃兖州,主力撤回冀州固守。秋收之后,陛下再遣良将,或下太行,或出武关,策应冀州。”
  “太尉觉得出武关可行?”
  士孙瑞哭笑不得。他知道天子想听什么,但他很清楚,毌丘兴的计划就算不是纸上谈兵,也绝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他本来是拒绝的,可是为了让天子同意先班师,他不得不让一步。
  “陛下,若孙策调集主力取冀州,袭取南阳的机会说不定会更大些。”
  天子颌首同意,难得的露出了笑容。有了士孙瑞的支持,又多了三分胜算。“话说如此,但河内不能不留兵,免得袁谭以为朝廷怯战,置他于不顾。太尉,朕有一策,想和太尉商议?”
  “请陛下诏示。”
  “太尉率步卒回关中,朕率一万精骑留驻河内,以窥山东形势,可击则击之,不可击则待之。如此,孙策纵得兖州,也不敢轻易渡河,袁谭亦能安心对付东方。”
  士孙瑞沉吟良久。“陛下所谋,臣以为可行,只是陛下身负天下之重,不可轻行,不如陛下回关中,臣留在河内。”
  天子摇了摇头。“太尉的关爱,朕心领了,只是吕布、刘备皆非循礼之臣,非朕不能镇服,还是太尉回关中为佳。太尉年近半百,怕是受不住鞍马劳顿,朕毕竟年轻些,辛苦一些也无妨。借此机会,朕想去并州看看,若时机得便,也许会去冀州助阵。”
  士孙瑞面色大变,长身而起。“陛下,万万不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是万金之躯,岂能如此冒险,万一白龙鱼服,悔之晚矣。”
  天子抬起手,轻轻向下按了按,示意士孙瑞稍安勿躁。“太尉,争胜疆场首在骑,用骑之道首在将。西征之时,朕便已经冲锋在前,略知用骑之妙。中原与凉州不同,江东骑兵亦非鲜卑蛮夷可比,大战之前,若能见识一下江东骑兵的优劣,熟悉一下中原地形,对秋后的战事大有裨益。就算有些危险,小心些便是了。大汉存亡之际,将士用命,朕又岂能安坐?”
  天子顿了顿,看向案上的奏疏,又道:“有荀令君耳提面命,想来不会有什么不测。”
  第2061章 虚虚实实
  士孙瑞疑惑不解。荀彧不是随军参赞军事的谋士,一直坐镇关中,如何耳提面命?他看着天子,希望能得到解释,但天子却什么也没说,年轻而英气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只是微薄的嘴唇抿得有些紧,以至于失去了血色。
  感觉到了士孙瑞的凝视,天子犹豫了片刻,抬起眼皮,眉心微蹙。“太尉?”
  士孙瑞忽然警醒,连忙收回目光,向天子请罪。天子长大了,不是那个视令君如父如兄的少年。至于他,更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恪守君臣之礼。他退了出去,在门外停了一会儿,眯着眼睛,适应夏日刺眼的阳光,心头却有些黯然。
  天子决心已定,要奋力一搏,连荀彧都无法说服他,还有谁能阻止他?虽说天子少年英武,果决有担当是好事,可进攻南阳绝非易事,离秋收还有几个月,一旦消息走漏,孙策有足够的时间增援。天子也许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这才要亲领精骑,声援袁谭,将孙策的注意力诱离南阳。万一捕捉到战机,天子想必也会不吝一战,步卒班师,纯以骑兵上阵,正是希望利用骑兵的速度带来的突然性。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汉的四百年基业能否延续下去,很快就要见分晓了。朝廷坐拥西北精骑劲卒,居高临下,却被孙策逼到这个地步,也真是令人意外。
  士孙瑞快步离开。
  刘晔从外面进来,停住脚步,看了一眼士孙瑞的背影,若有所思。他进了中庭,天子正抚着荀彧的奏疏出神,听到刘晔的脚步声,他抬起头,沉声问道:“查得如何?”
  刘晔在天子对面坐下,将一份名单递了过来。“这是最近几日与外界有联络的人名单,都有可能泄密,但具体是谁,还有待甄别。”m.DgLhtOyoTA.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策行三国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