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睡。突然手机一响有短信进来。谢婉莹拿起来看眼,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写的是:可以借我点钱吗? 脑子里几乎不假思索迸出耿同学的脸。 后面再来一条短信写着:对不起,我发错人了。 拿起手机迅速吧哒吧哒打回去短信:“可以借的,你要多少钱。” 对面沉默了很久以后,发来:500。 “500够吗?” 她平常的一句反问,对方却可能意识到她猜中了故事,没有再回应。 同是班里有名的贫困生,她谢婉莹是比辅导员和班长他们更容易猜到耿同学省吃俭用非要寄钱回家的原因。 单纯因家里穷,穷人是不会让能上大学的孩子寄钱回去供养生活费的。像她妈妈就是。生活费对穷人而言多不了几个钱花销。能让你上大学,家里少个人吃饭,怎会说反而生活费不够。 她和耿同学两人学费学杂费住宿费等,这几年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减到七七八八几乎零付款。平日有助学金等资助在学校的生活费没压力。 她不信耿同学没像她打零工兼职赚钱,除自己花销以外应该能存钱下来,不会过于拮据到只吃馒头的地步。 解释只剩下一个:耿同学的家里有个长期花钱的病人。 昂贵的医疗开支才是真正压垮穷人家最后的那根稻草。无论发展中发达国家都是。 无论是什么人,治好一个病需要支出的医疗开销基本是相等的。如此一来,很多生命不得不因为钱而被舍弃。 这种舍弃往往不止是对患者性命的舍弃,有对治疗效果的舍弃,对患者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舍弃。长期积累像沙堆一样终有一日垮塌。 第1777章 【1777】钱要花在刀刃上 贫贱百事哀。 经济是所有一切的基础。 当医生是为了什么,当医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这是他们班长曾经听谢同学说过的话。大家听完,只觉得:哇,谢同学好伟大。 后来,据说潘同学自自己爷爷去世后,好像对谢同学这话有了另一层理解。这恐怕不仅仅是伟大,而是被生活所逼。 耿永哲背着书包走去学校食堂赶第一趟早餐,走到食堂大厅,见到了站在卖馒头窗口前的谢同学。。 对方是在等着他?耿永哲的手不由捏紧了书包带。 谢婉莹朝他点下头后,等他走上来,两个人一起买了馒头鸡蛋和豆浆。 该吃得吃,无论生活多困难。经历前晚一晚战斗后,他好像是至少接受了她这个观点。 吃完馒头,喝完半碗豆浆,谢婉莹歇口气,问:“五百的话,住院费肯定不够。如果要大几千,我个人不够,帮你想想办法向我发小借点。你不要一个人一个人去借了,那样对病人也不太好。” 耿永哲嘴里嚼着馒头的动作早就变成机械化了。 “短期的钱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能说这样长期没效果地治,说实话,多富都可能治不起。” 听到她最后那句话,耿永哲抬起头,眼里闪过一抹吃惊。她这话算是老生常谈了,大家全明白的道理。谁去医院治病都是恨不得一剂药能药到病除,这样后期不需再绵绵无期的耗钱。和生孩子一样,长痛不如短痛。问题的纠结在哪里,这话说得容易,要做到太难了。 “县医院技术水平是差些。但是,我相信辅导员是帮过你来想过这个问题的。”谢婉莹思来想去,耿同学家里的病人是现实存在的不像她是存在于未来,辅导员任老师可以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所以任老师叫很为家里着想的耿同学为小哲,是带着同情和赞美的小名。 耿永哲没否认,算是默认了这个事。 任老师是他们医学院有名的老师,认识国协以及各大医院的名医,肯定是帮过耿同学家里的病人寻求过各种治疗方案想解决问题。没能解决的原因只有一个,恐怕首都各大名医都对此束手无策。 “如果你相信我,可以把病人的情况跟我说一说吗?”谢婉莹提出这话时,也深知自己的行医经验绝对没有老师们强,然而有一点可能是她和同学能做到老m.dglHTOYOTA.cOm